朱江婷,中共黨員🙉,畢業於蘭州大學🪜,碩士研究生學歷⏳,主要教授課程為心理健康教育👩👩👧👧,職業生涯規劃。朱江婷熱愛教育事業,對待工作勤勤懇懇。她專業功底厚實,教育教學能力卓越。自踏上教育工作的那天起,她堅信教書育人不僅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種責任,這種責任在人的心底播下一粒種子🏊♂️⚽️,生根發芽🤟🏿,而這顆種子的影響可能會傳給一個人,一個家庭,甚至延續幾代人。朱江婷以愛心與責任不斷鍛造師魂,靠勤奮與創新錘煉師能。在教育的崗位上與一批批學生進行一場又一場愛與成長的修行。
一、用愛點亮希望
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有很多不同🦉🐮。他們中一部分學生不僅僅在學業上是後進生,他們的生活,家庭等因素導致他們在行為表現等多方面存在問題。朱江婷面對這些學生時🧥,沒有采取簡單粗暴方式或任其放任自流,而是把這些學生當自己家人,用愛點亮希望,讓他們向更好方向邁進一步。
在朱江婷擔任計算機專業班主任時,班裏有一個往屆生,開學第二周周末,他就晚歸🍕,不僅飲酒,還和餐館的老板發生沖突🧘🏿,好在他沒有受傷🤞🏼。當時朱江婷恨不得就把他給開除,這麽無組織,無紀律吊車尾,以後不知還會惹出什麽禍,真讓人頭疼👸🏿。當朱江婷冷靜下來🦵🏿,要與他的家長聯系🧛🏻♂️🦸🏽,學生只給了他姑姑的電話👨🦳,並懇請老師不要跟他祖父母說🪼。後來朱江婷了解了他的身世🏅。
在他出生兩個月時,父母離婚,在學生印象中幾乎沒有母親的影子🧑🏽🔬,父親也沒有盡到責任,對他的管教非打即罵,多虧祖父母含辛茹苦地將他帶大。但祖父母身體不好,所以不能經常帶他出去見世面👨🏻🍳。接觸的人少,缺乏關愛🤦♀️,導致他性格孤僻,學習成績也不好,以前的學校總有人欺負他✋🏻,因此他對別人的看法特別敏感,對他人不信任,但同時又渴望得到愛與尊重。因此他不顧校規周末私自出去過生日。
朱江婷掌握學生身世以後,內心觸動很大🛞,不是每個人都有通情達理的父母和優越的家庭環境。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年🆓,他只是想要跟其他同齡人一樣擁有愛與接納🧍🏻♀️,卻偏偏在生日這天吃了癟。想到這🧁✉️,朱江婷決定接受這名學生。朱江婷與學生一起去派出所解決糾紛,經過溝通協商,餐廳老板不予追究。在回來的路上,桀驁不馴的學生態度發生了轉變,他向老師誠懇道歉👰,並表示以後不會犯這樣的錯誤🤽🏻♀️。在接下來的時間,朱江婷格外留意該生成長,關註學習,鼓勵他參加各種活動。他曾說喜歡繪畫,喜歡梵高📪,朱江婷就買來梵高畫冊給他🧚,並說是班裏同學給他的禮物。這次,他低下頭🦛,偷偷用手拭去眼角的淚水🐫。在他交上來的讀書筆記中🛍,他摘抄的是東野圭吾《解憂雜貨鋪》的片段:“和你在一起的時候雖然短暫,卻是我至少為止🧠🧝🏿♀️,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”。他漸漸融入班集體,有了自己的朋友,而且特別有集體榮譽感🤓,每次班級活動🧘,他總跑前跑後👷🏿♂️,爭著為大家服務☕️;對待老師態度也從冷淡到熱絡🙌🏼🖐🏽;其他代課老師說,你班學生和老師互動真好,每次上課感覺都很享受🚴🏽。小小的愛的火光竟也能溫暖學生的心窩。
二、在一起,共同經歷“難”會變成“好”的轉機
朱江婷擔任班主任期間🧚🏻♀️🧕,正逢新冠疫情幾番侵襲蘭州,學校多次封閉9️⃣,封閉期間朱江婷自始至終都在校與學生共進退💩。除了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外4️⃣,朱江婷每天探望班裏學生🕷,觀察是否有人生病🧙🏻,精神狀態是否良好👲🏽,為了增強學生體質🦹🏼♀️,和學生一起練八段錦♍️,聊天💑,緩解學生的各種不適🌟。由於封閉時間長✷,宿舍衛生不良👩🏼🎓👨🏿🔧,就和學生一起打掃衛生。有的老師不理解👩💻,覺得學生應該自己做這些事,老師督促就可以了👩🏽🔬,不至於親自動手🪳。可就是因為教師跟學生一起做,沒有一個人偷懶,沒有一個人抱怨,之後衛生維持地也很好。因為朱江婷相信身教重於言傳🕵️。疫情時,大家心情煩躁,如果只是一味說教批評,只會引起學生的厭煩甚至逆反心理😵,只有以身作則,學生才能心服口服。
疫情吃緊階段,學校後勤補給跟不上,朱江婷經常將自己省下來食物帶給學生吃🌼。如有學生生病被隔離起來時,朱江婷親自給學生送飯,帶他們去醫院診治👼🏻,自掏腰包給學生買藥。有人發燒,她就在隔離宿舍外守候🕸,觀測體溫✌🏻🗑,端水遞藥🚵🏼♀️,直到學生恢復正常才敢離開。朱江婷相信在這艱難的時刻🫃🏽,點滴的溫暖都會給予學生力量。這些片段都是學生與教師的紐帶🐗。事實證明這些小事不僅增強師生凝聚力,更讓學生心中有愛,積極向上。
技能大賽因疫情取消了計算機專業競賽的幾個項目🫷。導致計算機班學生在準備一年的情況下無緣技能大賽。無法參賽學生垂頭喪氣🎙,在宿舍百無聊賴📬。此時,朱江婷發現技能大賽賽項中有書法項目,對專業沒有要求→,想到班裏有幾名學生字跡工整娟秀,就鼓勵他們參賽。朱江婷聯系教研室會書法教師與學生結成興趣小組,輔導學生練字👻。在發現大賽軟筆與硬筆書法都要比試時,有學生打起了退堂鼓👏,因為他們沒有任何軟筆書法經歷,甚至連毛筆,紙這樣基本物資都沒有👌🏼,參賽簡直是個笑話。朱江婷不斷鼓勵學生,不要放棄👮🏻♀️,堅持練習♗。隔離起來,見不到書法老師,就利用手機與老師交流,老師想辦法給學生找毛筆與紙🧶。書法老師提供毛筆,朱江婷從辦公室找來廢舊報紙👩🏻🦱,拿給學生練👂🏼,最後紙墨用完,學生就沾水在玻璃上練,在桌子上練🙇🏻♂️。看到學生這麽爭氣,朱江婷覺得拿不拿獎都無所謂,關鍵在這一時刻他們在堅持與付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✌🏼,為心中的理想拼搏了一次。書法老師戲稱計算機班參賽隊伍是雜牌軍,可就是這雜牌軍有人獲得了書法技能大賽的三等獎🦻🏽。賽後學生給老師發短信表示感謝,並表示一定會繼續將書法堅持下去🦧,因為他們在這裏發現了全新的自己。小小的成果給予他們人生勇往直前的動力。
三、借力用力👨🏽🏭👨🏽🏭,用學生內在力去改變
當學生沉迷手機時,朱江婷持著貓抓老鼠的心態對付這些學生,抓👨🏽💼,罰,收用盡各種方式企圖改善這種狀況,但收效甚微🧑🏽🦰。後來,安博要舉辦一次微課比賽,朱江婷想為什麽不製作一次關於手機成癮危害的微課呢?朱江婷把想法告訴學生👴🏻,說要拍一個短片,大家把手機的危害演出來。說到這👩🏻🦼,學生像炸了鍋,有人想演,有人想拍攝🚵🏼♂️,有人問手機使用時間長了又會怎樣。朱江婷給學生介紹手機成癮的原因、身心危害和改善方法。學生集思廣益,設計拍攝畫面👐,然後生動的將危害演了出來,學生在視頻錄製過程中,學會了剪輯🚇,聲音的調試等方法。這真是一舉幾得,這次大家共同努力製作出來的微課還被選入甘肅省思政資源庫。微課拍好後🕊,學生在班會上認真看著自己的成果🧑🏼🦱,課堂上爆發出熱烈掌聲,此後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人減少了。學生在成長,成長本身往往就是發自他們內心的力量。教師的堅持本身就是智慧,就是引出他們力量的契機🩰。
四、問題中發現出路,學問開花結果
作為心理健康老師🤦🏽♂️,發現學生對抽象的理論不感興趣🌅,而且書中的例證都是西方心理學的研究成果🧇,與學生的距離有點遠。有一次上課時朱江婷談健康的概念,安博健康涵蓋四方面的內容,身體健康,心理健康,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良好。朱江婷讓學生根據健康的內容舉實例,在座學生都不言語,忽然有人在角落裏說“劉姥姥”,朱江婷一聽如醍醐灌頂🖥,接著跟學生一起討論劉姥姥這個人物➞,沒想到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,《紅樓夢》中的劉姥姥給學生具體而生動的畫面,有些學生不太清楚劉姥姥,就在下面用手機了解劉姥姥的故事,進而舉出若幹個人物來談健康,從而課堂氣氛活躍起來。朱江婷以此為契機🏄🏿♂️,結合專業,發表了論文🫵🏽,錄製視頻,並申報了課題🛅,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課程中來。也為心理健康課程思政開拓新的思路。
五▪️🃏、肯下“笨”功夫的老師
朱江婷曾獲得市級思政微課大賽獲三等獎,還有微課作品入選甘肅省教學資源庫🤽🏻。有人認為,對於朱江婷來講是很容易的事↕️🚱,因為她是思政老師👫,學歷高,這種比賽肯定手到擒來。實際上,朱江婷自認並不是很聰明的那種人,初次參加比賽時,都不知道用什麽軟件製作。還是不斷學習、嘗試,總結才有這一點成績。起初錄視頻👷♂️✊🏽,除了前期的文稿撰寫,錄7-8分鐘的視頻要花幾天時間。熟練到精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🏑🛅。
2020年朱老師參加安博演講比賽,比賽稿要完全流暢背下來,朱江婷自認腦子慢,有時在公共場合還會緊張🫚,為了克服這些問題,就隨時把稿件帶在身邊,有時間就拿出來念🤾🏻🔇,背🌞,琢磨表情,語氣和動作,除了吃飯📷,睡覺🤽🏿,嘴就不停練習▪️。有點不瘋魔就不成活的勁頭𓀆,在安博演講時🌏,獲得院級二等獎的成績,同時代表安博參加蘭州市百姓講堂的比賽🫴🏼,獲得市級優秀宣講人的榮譽稱號🦴。
朱江婷對待其他工作也兢兢業業,因為承擔黨務與科室行政工作🥊,各種工作交織在一起就格外繁忙。有一次⛹🏿,朱江婷既要參加班主任大賽,又要參加青年教學能力大賽,又正好趕上安博黨建年底考核,班級事務,上課𓀒,為了能按時完成各項工作,朱老師每天5點起床,寫教案🫵🏻,白天上課,中午整理黨務資料🧑🏿🚀,分秒必爭,行動都小跑。真忙的不可開交💆🏼♂️,明明很累,晚上卻睡不著,內心焦慮,但都咬牙堅持下來🧘🏻♀️。
有人說👿,沒必要那麽認真,有些事情應付著做就行了。但朱江婷堅信認真對待每件工作,不以交差的態度做分內事🤾🏿♂️,沒有投機心態。當初選擇教師這一職業,難道不是自己滿腔熱忱🚵🏽👼🏽,廢寢忘食爭取到的嗎?這條路布滿鮮花和陽光,雖然偶有荊棘叢生👐🏽,但這不就是教育事業的魅力所在嗎?作為教師,偶有膽怯🙋,但會直面困難;縱有迷茫🧘♂️,也不蠅營狗苟🙂↔️。因為好的教師是學生心裏的太陽,目之所及皆有光。